伤寒论条辨浅释85——少阴篇,条辨328-331
三二八、少阴病,下利,白通汤主之。
少阴病的下利可以使用白通汤治疗。
白通汤方
葱白四茎,干姜一两,附子一枚,生用,去皮,破八片,
右三味,以水三升,煮取一升,去滓,分温再服。
在少阴证中回阳救逆的方剂有四逆汤、白通汤、通脉四逆汤、附子汤等方剂,病人都会有四肢厥逆的症状,或有下利的症状,四者使用时机区别如下:
1, 四逆汤
使用四逆汤的患者一定是手脚冰冷,这是四逆汤的主证,四肢厥逆是因为肠胃里面的热能没有办法达到四肢,在中医的观念中是中阳不振,中焦的阳,就是脾胃的动能,脾胃没有热度,里寒很盛导致手脚冰冷的时候,使用四逆汤治疗。
2,附子汤
使用附子汤的患者是表里皆寒的症状,病人会有身体疼痛,手足疼痛,骨节疼痛的症状。如果是表寒里不虚,可以用小青龙汤治疗。
3,白汤通
使用白通汤的患者是上热下寒的症状,阴盛在下,虚阳在上,白通汤的目的是让上下通达,所以少阴证下利的时候,病人的里寒太盛,上焦的胸阳、心阳没有办法往下走,上焦的心阳不能下达到下焦造成了上面是热下面是寒的情况,肠胃没有蠕动,就会不断地下利,这就需要用白通汤来治疗。
4 ,通脉四逆汤
使用通脉四逆汤的患者是阴盛格阳的症状。病人的湿寒很盛,阳被相隔于外,病人会有热证,但是舌苔是白色的,这就是表热里寒。少阴证的表热是假热,病人的阳不能入阴,会被阴赶出到体表,这时候需要使用通脉四逆汤治疗。通脉四逆汤和四逆汤的区别是:病人的脉都是微细的,但是四逆汤只是胃阳虚,病人只是手脚冰冷;通脉四逆汤的病人手脚温热,但是脉微细欲绝。
总结:上下不通厥逆使用白通汤;表里虚寒的疼痛使用附子汤;外热内寒的厥逆使用通脉四逆汤,单纯是四肢厥逆使用四逆汤。
三二九、少阴病,下利,脉微者,与白通汤。利不止,厥逆无脉,干呕烦者白通加猪胆汁汤主之。服汤,脉暴出者死,微续者生。
少阴病,下利,脉微者,与白通汤。服用白通汤之后,下利不止,四肢厥冷脉微弱欲绝,说明病证十分危险,需要白通加猪胆汁汤救治。服用之后,病人的脉搏跳动明显,是阴阳隔绝的反应,病人会死掉;脉还是微弱的,表示脉证相合,还有继续治疗的机会。
白通加猪胆汁汤方
葱白四茎干姜一两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人尿五合猪胆汁一合
右三味,以水三升,煮取一升,去滓,纳胆汁、人尿,和令相得,分温再服,若无胆亦可用。
三三〇、少阴病二三日不已,至四五日,腹痛,小便不利,四肢沉重疼痛,自下利者,此为有水气,其人或咳,或小便利,或下利,或呕者,真武汤主之。
少阴证中真武汤的主证是腹痛、小便不利、四肢沉重疼痛。“或咳,或小便利,或下利,或呕者”是副证,不是一定会表现出来的症状。少阴病里寒很盛、水湿很盛,小便白色,四肢很痛就是附子汤证;小便不利,腹痛,四肢沉重疼痛,就是真武汤证。人体的湿很重,平时会感觉身体很沉,湿再聚积会变成水,所以身体依旧沉重并有疼痛的症状,临床上很多老年人的小腿和脚会肿十几年,她们最大的感觉就是下肢沉重,实践中可以用真武汤或金匮肾气丸治疗。真武汤和附子汤症状最大的区别是:前者是沉重疼痛,后者只是疼痛。
真武汤方
茯苓三两,芍药三两,生姜三两,白术二两,附子一枚炮,
右五味,以水八升,煮取三升,去滓,温服七合,日三服。
若咳者,加五味子、细辛、干姜各一两,若小便利者,去茯苓。若下利者,去芍药,加干姜二两。若呕者,去附子,加生姜足前成半斤。
三三一、少阴病,下利清谷,里寒外热,手足厥逆,脉微欲绝,身反不恶寒,其人面色赤,或腹痛,或干呕,或咽痛,或利止,脉不出者,通脉四逆汤主之。
“少阴病,下利清谷,里寒外热,手足厥逆,脉微欲绝,身反不恶寒,其人面色赤”,这些症状都是外热内寒的表现症状,若要内外通达须使用通脉四逆汤。“或腹痛,或干呕,或咽痛,或利止”都是副证,都不是一定会表现出来的症状。“脉不出”是通脉四逆汤的主证。
通脉四逆汤方
甘草二两炙,附子大者一枚,生用,去皮,破八片,干姜三两,
右三味,以水三升,煮取一升二合,取滓,分温再服,其脉即渐出者愈。非若暴出者之自无而忽有,既有而仍无,如灯火之回焰也。面赤色者,加葱九茎。腹中痛者,去葱,加芍药二两。呕者,加生姜二两。若咽痛者,去芍药,加桔梗一两。利止,脉不出者,去桔梗,加人参二两。